首页 > 消费 > 生活 > 正文

每日视讯:丁肇中简介(丁肇中简介 丁肇中凭借什么作品获得诺贝尔奖)

2023-05-27 21:38:13来源:热点网

丁肇中,男,1936年1月27日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安阿伯城,祖籍是中国山东省日照市。1959年获美国密西根大学物理学学士,1962年获得美国密歇根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1965年发现反氘核;1967年测量电子半径,发现电子是没有体积的。

文章目录:

1、丁肇中简介2、丁肇中简介 丁肇中凭借什么作品获得诺贝尔奖

一、丁肇中简介

丁肇中,男,1936年1月27日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安阿伯城,祖籍是中国山东省日照市。

1959年获美国密西根大学物理学学士,1962年获得美国密歇根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1965年发现反氘核;1967年测量电子半径,发现电子是没有体积的,半径小于10E-14厘米。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969年测量普通光和有质量的光(即矢量介子)之间的转变,证明高能量普通光可以变成矢量介子,同年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教授;1975年当选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1974年发现第4种夸克的束缚态—J粒子。

因此贡献,1975年被美国政府授予洛仑兹奖,1976年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奖;1977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79年发现胶子喷注;1989年确定三代中微子种类的数目只有三代;1994年起领导AMS实验在空间寻找反物质和暗物质,同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1998年在太空中首次发现氦-4和同位素氦-3的空间分布是不同的; 2015年首次发现在太空中有大量高能正电子,这些正电子的来源很可能是暗物质碰撞所产生的。

扩展资料:

1936年1月27日,丁肇中出生在美国密歇根州的安娜堡,父亲丁观海、母亲王隽英皆任教于大学,在出生的两个月后,丁肇中随母回国。

1948年,丁肇中随其父母去台湾,就读于丰原大同小学,后就读于台北市成功中学,一年后转学到建国中学就读。

1972年夏,丁肇中实验组利用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3.3×1010eV质子加速器寻找质量在(1.5~5.5)×109eV之间的长寿命中性粒子。

1991年,丁肇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情系中华"大会上接受特别荣誉奖时发表了题为《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演讲,这篇演讲稿被录入初中语文新课标教材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丁肇中

二、丁肇中简介 丁肇中凭借什么作品获得诺贝尔奖

丁肇中简介:

丁肇中(Samuel Chao Chung Ting),1936年1月27日出生,祖籍山东省日照市涛雒,华裔美国人,现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美国实验物理学家。汉族,曾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丁肇中凭借什么作品获得诺贝尔奖:

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的里克特(BurtonRichter,1931—)和美国马萨诸塞州坎伯利基麻省理工学院的丁肇中(SamuelC.C.Ting,1936—),以表彰他们在发现一种新型的重的基本粒子中所作的先驱性工作。

他曾发现一种新的基本粒子,并以和自己中文姓氏“丁”类似的英文字母“J”将那种新粒子命名为“J粒子”。2016年北京时间12月9日凌晨两点,丁肇中教授主持的阿尔法磁谱仪(AMS)项目在欧洲核子中心(CERN)发布了五年太空实验的结果,部分结果显示:AMS通过准确测量铍-硼流强比例,得到关于宇宙线在星系间传播时间的信息,测得银河系宇宙线的年龄大约是1200万年,这是人类首次获得宇宙线的相对准确年龄。

扩展资料:

丁肇中主要成就和学术成果:

1、发现反氘原子核。

2、跨越二十年的一系列实验,测试量子电动力学(QuantumElectrodynamics)之正确性,证实了电子,缈子(muon),及涛子(tau)为直径不超过10厘米的点粒子。

3、精确测量矢量粒子之轻子衰变的相位及分支比,为夸克模型提供重要的证据。

4、研究光子产生矢量介子之机制,并证实光子与矢量介子间的相似性。

5、在CERN的ISR研究双缈子事例,测量矢量介子的Scaling性质及产生机制。

6、发现胶子喷流。

7、在正负电子对撞机PETRA上研究胶子的性质。

8、精确测量缈子的电荷不对称,验证标准模型。

9、在LEP对撞机研究Z与W粒子的性质,并精确测量中微子的种类。

10、在国际空间站上的阿尔法磁谱仪寻找宇宙中的暗物质和反物质。

参考资料来源:丁肇中-百度百科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丁肇中简介的相关信息的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

责任编辑:孙知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太平洋财富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链交换 - 网站统计
 

太平洋财富主办 版权所有:太平洋财富网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Copyright© 2012-2020 太平洋财富网(www.pcfortun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过本站允许 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业务QQ:3 31 986 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