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消费 > 生活 > 正文

什么叫食管反流(什么是胃食管反流?) 焦点日报

2023-05-30 07:34:24来源:热点网

本文目录一览:


(相关资料图)

1、什么是胃食管反流?2、关于胃食管反流

什么是胃食管反流?

胃食管腔因过度接触(或露于)胃液而引起的临床胃食管反流症和食管黏膜损伤的唯纯疾病称为胃食管反流。胃食管反流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是多因素的。指春咐其中包括食管本身抗反流机制的缺陷,如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和食管体部运动异常等;也有食管外诸多机械因素的功能紊。本病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与多发病。我国的发病率在2%~6.2%之间。1992年一项调查表明,北京、上海两地的发病率为5.77%。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加之现代 社会 工作节奏快、工作压力大,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

诱发因素

01

食管裂孔疝

①降低酸清除能力

②存留的胃十二指肠反流物逆流入食管

③损害膈脚对食管胃连接部的括约肌样作用

02

饮酒

饮酒抑制食管的酸清除能力,损害食管运动功能,降低食管括约肌压力.

03

吸烟

吸烟可致食管酸清除时间延长,此为唾液分泌量减少之故。吸烟增加了反流的并发症,如糜烂性食管炎,也产生了严重反流的后果.

04

肥胖

胖人胃食管反流较为常见,肥胖是造成胃食管反流的一个病理生理因素.

05

药物

许多药物影响食管胃的功能,促使反流的发生,这些药物的作用不外乎改变食管括约肌压力,影响食管运动和胃排空。

①抗胆碱能药物:阿托品

②茶碱:咖啡因和茶碱类药物

③钙通道阻断药:心痛

④其他药物

06

妊娠

伴随妊娠发生的一系列生理变化中有胃肠道的反应,其中最常见者是胃食管反流。孕期与激素有关的食管远端清除功能受损,是发生反流的主要原因。酮水平在孕期不断升高,产后即恢复正常,反流症状便自行缓解。

07

进行性全身硬皮病

08

卓艾综合症

本病是一严重溃疡性疾病,有胃酸过多、高胃泌素症。

09

幽门螺杆菌

临床表现

01

反酸和烧心

是胃食管反流病最常见症状!

02

胸骨后疼痛

疼痛发生胸骨后或剑突下。

03

吞咽困难和吞咽痛

部分患者有吞咽困难,可能是由于食管痉挛或功能紊,有严重食管炎或并发食管溃疡,可伴吞咽疼痛。

04

其它

1、有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因食管粘膜炎症、糜烂及溃疡所致深消化道出,可有呕和(或)黑粪。

2、食管狭窄:食管炎反复发作使纤维组织增生,最终导致瘢痕狭窄,是严重反流性食管炎表现。

一些患者主诉有还会出现咽部不适,有异物感、棉森判团感或阻塞 感,但无真正吞咽困难,还有非季节性哮喘,喉炎等。

关于胃食管反流

分类: 医疗健康

问题描述:

前一坦念阵十台报道过的关于胃食管反流的报道,是关于北京二炮总医院的,请帮我介绍一下具体的情况,关于医院以及这个病的病症以及治疗方法.

解析:

反流性食管炎

反流性食管炎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内而引起的食管粘膜发生的消化性炎症。本病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食让茄困道一胃接连区高压带的抗反流功能失调,或由于局部机械性抗反流机制障碍。不能阻止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到食管,以致胃酸、胃蛋白酶、胆盐和胰酶等物质损伤了食道粘膜,引起炎症、糜烂、溃疡或狭窄。本病常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或食道孔癌等病并存。也可单独存在。主要症状为吞酸、吐酸、胸骨后烧灼不适感或灼痛,以及吞咽障碍等。

本病相当于中医学“吞酸”、“吐酸”、“胸痹”、“噎食”、“噎腮”、“吐”等范畴。其病是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和脾胃虚弱等。饮食不节可直接伤及食管与胃,并可助热化火,化燥伤津,食管失于懦养,若嗜食肥甘厚味可助湿生热,湿热蕴结,痰结气阻,食道不利,胃气不降,甚则上逆而发生本病。临床常见的证型有:

1. 肝胃不和型:证见胸脘、胸脯灼热或灼痛,胺闷反酸,吞噎食格,苔薄、脉弦。

2.痰湿郁阻型纳老:证见胸烷、胸膈灼热或灼痛,脘闷泛恶,肢体困重,心悸头晕,苔腻,脉滑等。

3.胃虚气逆型:证见胸脘、胸脯灼痛不适,吞噎食格,脘痞吐酸,纳呆少食,面色苍白,乏力,舌淡,脉濡弱。

一、可选用的西药

1.抗酸剂:包括单一的或复方的碱性药物,可任选一种或几种联合使用,8—12周为一疗程。

(1)氢氧化铝凝胶剂:每次服用4—6ml,一日3次,饭前1小时和睡前服用,病情严重时剂量可加倍。

(2)氢氧化铝片剂:使用较少,服法为每次0.6—0.9g,一日3次,饭前服用。

(3)复方氢氧化铝:每次2—4片,一日3—4次,饭前30分钟或胃痛发作时嚼啐后服用。

(4)胶体次枸橼酸钮:每次1包,一日3—4次,化水冲服,饭前半小时和睡前服用。共用药4—8周,一般用药不要超过8周。开始下一个疗程前的2个月内不要服用任何铋剂。

2.抑酸剂:是治疗本病的主要药物,但治愈后一旦停药,症状可复发。因此长疗程维持治疗十分必要。维持治疗的用药剂量一般采用治疗量的半量,维持地间愈长,复发率愈低。

(1)西咪替丁:每次0.2g,一日3次,吃饭时或饭后服用,临睡前再服0.4g,6—12周为一疗程。儿童每日按每千克体重服用20—40mg,分次服用;也可于每日睡前顿服800mg。

(2)法莫替丁:每次20mg,一日2次,饭后或睡前服用。8—12周为一疗程。

(3)奥美拉唑:每日用药20mg,一日1次。

(4)雷尼替丁:每次口服0.15g,早晚各服1次,连服8—12周为一疗程。

3.胃动力药物:

(1)多潘立酮(吗丁啉):每次10—20mg,一日3次,饭前服用。

(2)甲氧氯普铵(胃复安):口服每次5—10mg,一日2—3次,饭前服用。肌肉注射每次10—20mg,一般每日每千克体重用药量不宜超过0.5mg。

(3)西沙必利(普瑞博思):每次5一10mg,一日3次,饭前半小时服用。

4.胃粘膜保护剂:

硫糖铝:每次1g,一日4次,餐后2—3小时服用,需嚼碎吞服。

二、可选用的中成药

1.肝胃不和型:

(1)开胸顺气丸:每次3—9g,一日1—2次,温开水送服。

(2)宽胸利膈丸:大蜜丸每次1丸,或水丸每次6g,均为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小儿酌减。

(3)气滞胃痛片冲剂:每次1袋,一日2—3次,开水冲化服。

2.痰湿郁阻型:

(1)清涎快膈丸:每次1.5—3g,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

(2)沉香利气丸:每次2丸,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3.胃虚气逆型:

(1)香砂养胃丸:每次水丸型9g,或浓缩丸剂每次1.2g,均为一日2次。

(2)香砂养胃冲剂:每次1袋,一日2次,开水冲服。

(3)香砂养胃口服液:每次1支,一日口服2次。

烧心

烧心为酸性反流物对食管上皮下感觉神经末梢的化学性 *** 所致。食物通过食管进入胃后,正常情况下,胃内的食物和胃液是不会逆行进入食管的,但在某些疾病如溃疡病、胆囊疾病以及手术、药物等作用下,导致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失调关闭不严,或胃逆蠕动或者胃酸分泌过多,胃液就会反流进入食管导致烧心。表现为上腹部或胸骨后的温热感或烧灼感,多出现在饭后1~2小时或躺下时,有时会伴随有胃内食物返流到口腔或表现为唾液过多。

另外,身体屈曲、弯腰、咳嗽、用力排便、头低位仰卧或右侧卧位等姿势均可诱发或加重烧心。还可由于进食过量或过快,或摄入茶、酒、咖啡、果汁、阿斯匹林等诱发。慢性消化不良或不良的饮食习惯,如睡前进食也会使烧心症状加重。因为入睡后食管无活动,清除较慢,无重力作用帮助消除反流物,又缺乏唾液的中和作用,夜间更易出现烧心,如果伴有嗳气和反酸时,有酸味的食物还会反流入口腔,夜间常因烧心惊醒。由于食管为粘膜属复层鳞状上皮,一旦受到酸的侵蚀、消化,通过神经反射就会出现烧心症状。所以说有烧心就意味着有胃向食管的反流,轻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重者可引起食管炎、食管溃疡甚至出,久之也可发生食管狭窄而致吞咽不利。

对于偶尔出现的烧心可选用有中和胃酸、保护胃粘膜作用的药物预防食管炎的发生。复方药物如复方氢氧化铝(胃舒平)、三硅酸镁复方制剂等使用起来比较安全。粪便稀软者宜选用有收敛作用的含铝药物如氢氧化铝等,便秘的人则选用含镁的如铝碳酸镁、三硅酸镁等既可以中和胃酸又可导泻。如果中和胃酸的药服用后效果不好,可选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如西米替丁、雷尼替丁和法莫替丁等。

除了用药物治疗烧心外,应避免精神 *** 还要注意平日的饮食。避免进食过快,进食勿过饱以免使胃内压力升高,晚餐勿过晚,最好在睡前2~3小时内进食,尽量少吃肥腻酸性食物、辛辣 *** 性食物及过冷、过热饮食,不喝含咖啡因成分的饮料,如咖啡、茶叶等。饭后不要马上卧床或弯腰,也不要马上开始剧烈的运动。另外,将床头抬高15~20厘米,睡眠时上身就会抬高10~15度,可减少食管返流减轻烧心症状,但不能靠垫高枕头来抬高头部,因垫高枕头无法来抬高整个上身。常出现烧心可随身携带一点生花生米,嚼服一把带红皮的生花生米,烧心症状会马上消失。如果经常有严重的烧心或烧心持续存在的话,去医院详细检查及时治疗才是上策而且越早越好。

以上就是小编对什么叫食管反流的相关信息分享,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

责任编辑:孙知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太平洋财富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链交换 - 网站统计
 

太平洋财富主办 版权所有:太平洋财富网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Copyright© 2012-2020 太平洋财富网(www.pcfortun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过本站允许 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业务QQ:3 31 986 683